【書摘】《理所當為:成就公平正義的社會》(洪蘭)

2011062404:35

作者/洪蘭
出版/遠流;201151初版一刷

【書摘】
生命無貴賤,只要活得有意義就好。什麼叫意義?這世界曾經因為有過你而不同,你活得就有意義了。

成就感不是禮物,別人不能送給你,你必須自己實實在在去「賺」來
(earn it)才行,每天對著鏡子大叫三聲「我最棒、我最好」只是自欺欺人,不能建立自信。

今日的學生必須能「蒐集、管理、整合及判斷資料,進而解決問題生產新知識,達到參與社會並貢獻社會的能力」,顯示現在要的是綜合的能力。

我們常說「如果你不怎麼怎麼樣,我等一下就不怎麼怎麼樣……」用條件式的威脅手段要孩子就範。這種語氣常會引起孩子反感,小一點的時候無力反抗,長大一點就叛逆了。

孩子在乎的不是什麼是死亡,而是焦慮大人不在後,他怎麼辦。我常看到父母聽到這個問題就開始解釋死亡是什麼,但是這不是孩子要的,他要知道你還會陪伴他嗎?還會保護他嗎?
最近睡眠的研究發現我們作夢時,最多的夢是焦慮,表示這是一般人隱藏在心中最大的擔憂。不用向孩子解釋死亡是什麼,但是要讓孩子知道不論父母在哪裡,父母一樣會愛他、一樣關心他,跟現在一樣。

當記者問比爾.蓋茲的爸爸是怎麼教出像比爾.蓋茲這樣優秀的三個孩子時,他想了一下,很誠實的說:「我也不知道,我只是盡量參與他們的生活,以身作則給他們看而已。」這句話說得太好了,教養孩子無他,身教而已。做父母的最需要的就是「參與」,參與孩子的大小活動,因為只有參與才會有了解,有了解,溝通才會順暢。

時光一去不回頭,失去了親子共處的機會會變成終身的遺憾。養孩子的樂趣就在每天看著孩子成長、成材,你如果不花時間跟他在一起,又何必生他呢?做父母的最不應該就是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沒錯,現代人很忙,常常忙到連飯都來不及吃,但是人生本來就不可能什麼都全有,自己要做選擇,應該早早把優先順序排出來,選重要的做。

只要是自己帶的孩子,父母一定知道孩子的天份和興趣,因為他們在生活上會不知不覺流露出他們的喜好,父母稍加留意就看得到了。

丹麥的哲學家齊克果說:「生命只有走過才能了解,但是必須往前看才活得下去。」

阿美族在取樹皮做衣時要禱祝:「請允許我從你身上取樹皮做衣,請接受我放在你樹根的石頭做為回報。」當我們對一絲一縷、一飲一啄都懷著感恩的心時,我們會活得很快樂。

在歷史上,成功的人不一定最聰明。卻一定是最有毅力的人。毅力必須有熱情在後面支持,如何把孩子放對地方,讓他的能力發展出來才是關鍵,也是教育最終的目的。

球類運動是訓練孩子忍受挫折很好的方法。打球有贏有輸,勝敗是兵家常事,孩子習慣了今天輸、明天又贏之後,對輸贏成敗就不會看得那麼重,反正永遠有明天,有明天就有希望,就有機會翻盤。小學時的體育課很重要,這種「可以失敗、不可以被打敗」的人生觀要從小建立,因為它儲存在神經連結的突觸上,是內隱的學習,會跟隨著孩子一生。

在這世界上,大部分人是漫無目的的活著,被環境拉著走,這些人心中一直想從這世界獲得什麼,但是因為沒有付出,所以什麼也沒有得到。奇蹟的創造都是選擇自己的道路,為了付出與貢獻而活的人。他們問自己:我為別人成就了什麼,我為別人付出了什麼。這句話真是暮鼓晨鐘,一語驚醒夢中人。英文諺語:「
Success is when you add the value to yourself, significance is when you add the value to others.」人為自己增加價值叫做成功,但是只有為別人增加價值時,才叫成就。

人在不潔的環境中工作,會因環境的隨便而態度隨便,一不仔細就會出錯。

做事的態度是可以訓練的,我們可以從生活中訓練孩子一絲不苟的做事態度,從徹底執行的態度中要求他高尚的品格與操守。

做為一個科學家先要有好奇心,然後有觀察力,還要有毅力才會成功。所以要培養孩子成科學家,父母必須抑制自己的不耐煩,當孩子問為什麼時,能夠細心的從他能了解的層面回答他,孩子問的問題無奇不有,這常讓父母很頭大,因為雖然身為父母卻常不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過去的父母會用「等你長大就知道了」去搪塞,或是罵孩子「正規功課不做,問這麼多幹什麼」,這些都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

所有的知識必須在孩子想學時教給他,才可以被吸收,因為動機是學習最有力的驅力,而孩子在幼小時,好奇心最多,動機最強,在孩子小時候給他正確的知識是很重要的事。

畢卡索說每個人天生都有創造力,問題在於如何把這個創造力和赤子之心維持到成年。

我小時候必須幫忙做家事,我母親最不喜歡叫一下、動一下的
人,所以她在叫我們做事之前,先讓我們看到做這件事的意義,例如忘記餵雞,雞會餓死或養得很瘦,下的蛋很少,賣不出去,學費就會無著落。她讓我們看到工作的意義時,我們就會自動自發去做了。

只要有節奏感,幾乎每個人都可以練鼓,是個平民化的樂器。對好動、精力充沛的孩子來說,打鼓是個很好的發洩多餘體力的方式。尤其節奏感是人的本能(走路就是一種節奏),節奏會活化大腦中的快樂中心,使人不由自主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