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科學教養與學習:如何用對的方式教孩子》(洪蘭)

2009102205:44

作者洪蘭
出版/信誼20099月初版一刷

【水瓶面面如是說】
這是 洪蘭 教授熱騰騰的新書,
急急切切地整理了書摘與各位爸爸媽媽分享喔,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書摘
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我們要好好地珍惜他,當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是你們最快樂的時候時,你就做對了。

科學家發現,親子之間的親密撫觸可以激發出「信任」荷爾蒙,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從小給孩子足夠的溫暖,人與人之間的猜忌與不信任感也就能減少了。

教養孩子不是科學,無法複製;它是藝術,因人而異。父母對自己的教養方式一定要有信心,只要孩子很快樂,每天迫不及待睜開眼睛開始新的一天,你就做對了,堅持下去,你的孩子會以濃密的親子關係來回報你。

爸媽不要讓孩子小小年紀就遭受強迫分離的創傷,例如,孩子還沒做好準備就上學、寶寶哭了硬是不抱他、哄他,這些都會讓孩子產生驚嚇與恐慌,帶來長久的不安。

好家教
=好榜樣+貫徹規矩

幼兒教育最重要在於良好習慣的養成,而不是送去上什麼才藝班。

說話算話
管教有威信
一個孩子要養成好的行為、習慣,需要有大人在旁,當好行為出現時,獎勵他,壞行為出現時,糾正他。管教孩子是越小的時候越容易,只要建立好規矩,以後不用操心,就像一棵樹,一開始長直了,以後便往上長成良林,一開始長歪了,以後不易扳正。
小孩子可以用口頭斥責,偶爾講不聽時可以適度用手打他兩下屁股,教養孩子不能完全依書本,因為每個孩子不同,最基本的原則是令出必行,不要給孩子討價還價的空間;也就是商鞅變法時的第一個法則「民無信不立」。治國如此,帶小孩也是一樣,父母親說話算數,以後管教起來才有威信。

不論父母用什麼管教方式,只要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這個孩子的行為都會發展良好,人格也會正常成長。

與其從小讓孩子上才藝班、安親班、補習班,不如讓他們花時間盡情遊戲,學習如何跟人相處。

我們過去一再說學習要主動才有用,有了動機,孩子自己會去找時間、找機會學。有學到東西的孩子面孔是發光的、是興奮的,父母師長不必用評量表,一看就知道孩子有收穫。驗收閱讀的效果不必算幾本書,只要看作文程度的進步便知道了。

天下事,過猶不及都是不好,從小教孩子自制和自律,比限制他看電視或打電玩更重要。
前者是主動的歷程,後者是被動的放棄,在所有事情的學習上,主動都是比被動效果強,所以不必完全阻止孩子看電視,但是必須由父母作監護人來保護監督孩子,只挑好的節目看,同時盡量和孩子一起看,將孩子抱在身上,把看電視變成親子互動討論的一樁事,就不會有負面的效果出現了。

會玩的孩子
EQ更好
缺乏遊戲的機會對孩子最大的影響,是以後的人際關係不良,不會跟別人相處,因為遊戲其實是培養人際關係最好的機會:太兇了,人家不願跟他玩;太懦弱,會被人欺負。因此,如何拿捏這個分寸才會交到最多的朋友,在社會上太重要了,是一個人從小要學的。我們現在都知道EQIQ重要,功課再好,人緣不好,事業也不會成功,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讓孩子去玩,培養他的EQ呢?

與其說教
不如多說故事
父母最忌就是說教,所謂忠言逆耳,必須想別的方式讓道理進入孩子的心中。教孩子一定要趁早,早才會受教。講起來最好的方式就是講故事,尤其小小孩常要求一直重複念同一本故事書,當故事情節深入孩子心中時,他也學會了在那個情境恰當的應對方式。

親子關係需要經營,講故事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透過故事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透過故事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最主要透過故事,親子共同做一件事,這個感覺會在故事內容已經淡忘掉後,化成一股支持孩子上進的力量,因為他長長久久都感受父母陪伴的溫馨。

親子間的和氣不是靠放任縱容來維持的,要維持親子關係彼此必須有「敬」,孩子尊敬父母,父母信任孩子,兩者才可以溝通。

很多父母誤以為現代化就是要做孩子的朋友,跟孩子打成一片,其實孩子要的是父母的關心、監督和保護,是有事發生時可以找父母坦白說出來的商量溝通管道,他們不見得要和父母打成一片。

基本上,孩子不聽話是因為父母在他心目中已失去被尊敬的地位,我們只有不尊敬一個人才敢對他大小聲,不在乎一個人才會把他的話當耳邊風,不把它當一回事。

有些事情要靠親身體驗才會銘鑄心中,現在食物、紙張各種物質浪費到處可見,我一直認為生命教育最好的方法是實做,去孤兒院、老人院或偏遠地區親身體驗。如若不然,則透過大量閱讀或是戲劇產生同理心,感同身受後會有所改變。行為是大腦意念的外顯,要改變孩子的行為一定要從大腦裡做起,改變他的觀念才能改變他的行為。

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孩子有事敢來找你求救。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孩子就不會變壞,因為他事事都告訴你,你自然就能防患於未然。

當孩子有好奇心,往外面去探索時,每一個新經驗都會增加他大腦中神經的連結,當神經連結的越緊密時,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現象就越會出現,這種「聞一知十」正是我們所說的智慧,所以三歲時,外向、合群、喜歡交朋友的孩子在智慧的表上
(IQ分數)就比三歲時喜歡自己一個人玩的孩子來得高了,雖然他們一樣很會搭積木、畫畫或辨認人臉或物體。這些孩子的環境刺激都很豐富,但是喜歡跟人接觸的孩子他的環境刺激更豐富,因為人的思想是不停在變動的。

從實驗上,我們知道幼兒園的孩子不太會用語言來表達他的情緒,因為大腦各部位的連結尚未完成,但是他們可以用畫圖、用音樂來表達,一個情緒無法適當表達出來的孩子是痛苦的,他們常在累積了許多挫折後爆發出來,在地上又哭又滾。他們需要被教導一些情緒表達的方法,用比喻就是一個好方法。

一個一直保持高度學習熱忱的孩子,不論科技如何進步,都不會被時代淘汰掉,如果做到這一步,孩子的教育就成功了。

趁著天氣晴朗的時候,不妨多帶孩子去公園或野外踏青,在野外奔跑一小時所帶給孩子的健康和活力,勝過吃補品和營養劑,因為它是身和心的總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