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語錄】陳姝伶博士如是說

2007092800:00

     懷女兒幸恩時,在網路上看到一系列陳姝伶博士談親職教育的文章,習慣把網路好文章列印下來分類收藏的我,前幾天再度從書架上取出這些文章,重新讀了一遍。陳博士對幼兒教育的諸多建議給了我不少的反省與提醒,摘錄其中12則段落與各位爸爸媽媽們分享。
 

1.      等孩子會說話以後,(約兩歲半),一旦做「錯事」,爸爸媽媽責問之下,孩子有時會回答地頭頭是道,甚至把父母說過的話背出來,一副很懂事的樣子。但過不久,仍然再犯。做父母的,更加懊惱:「道理都知道,卻明知故犯,分明是和我們過意不去」。其實,這一階段的孩子,絕不是有些媽媽形容的「人性本惡」。他們只是用他們有限的智力,用他們的方法—以說No最多—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父母應該替他們高興。也應該鼓勵他們對自我的發展。讓他們可以肯定自己,對自己產生信心。

2.      讓孩子有自己做抉擇的機會。……事情是自己選的,通常會較「心甘情願」的做。舉個例子,孩子亂摔玩具。可以對孩子說:「玩具這樣摔會壞掉。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不摔玩具,好好的玩它;另一個是繼續摔,但是媽媽就把它收起來,不讓你玩。」孩子如果繼續亂摔,就把玩具收起來。他若大哭,就讓他哭,然後告訴他:「媽媽有給你選擇的機會,你選擇亂摔,我只好收起來啊。」如此幾次之後,孩子碰到有選擇的時候,會好好的考慮,衡量輕重的。

3.      給孩子抉擇時,提出來的條件,絕不可以因孩子哭鬧而妥協(這一點一定要堅持,有些孩子要哭上四、五十分鐘)。而且,開出來的條件也一定是你做得到的,盡量避免開空頭支票,孩子才會清楚知道媽媽講話算話,慢慢建立你和孩子之間的規則,親子之間才會有相互的信任和默契。

4.      哭,對幼兒來說,是一種很直接、健康又不傷及人或物的方法,應允許它;千萬不要以「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古老想法去要求家中的小男生。哭一哭,再把心裡的感受說出來,孩子會有一種被瞭解、被包容的安全感,負面的情緒就可以很快的過去。這對孩子「情感智慧(EQ)的發展也會有助益。

5.      孩子喜歡什麼,就教他什麼。孩子的興趣是你最好的指標,依孩子的興趣去引導他,學習的效果最顯著。

6.      抱持「學習是一個過程」的原則來陪小孩成長,父母提供種種活動的目的,不在於孩子能不能記住或學到很多知識,而是想讓孩子經由各色各樣的學習過程,體驗到學習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藉此鼓勵並培養他的學習動機。

7.      不必急著給孩子正確的答案,留給孩子一些思考空間。譬如,我的女兒(五歲)喜歡在她的圖畫後面標上日期,有時候她會問我:「媽媽,今天是幾號?」我從不作正面回答,而是說:「昨天是八號,你想今天是幾號?」或「明天是十號,你想今天是幾號?」若要更有挑戰性,我就會說:「大前天是六號,你想今天是幾號?」女兒在這種刺激下,不但自己會去推算日期,也澄清了前天、大前天、後天、大後天等的觀念。

……每一個孩子天生都有他們主動學習、思考的能力。我們如能多給予機會,孩子就可以繼續保有那一顆活潑的心。直接給予答案的結果,孩子往往變成被動學習者,碰到問題,只有兩手一攤,求助大人了。 

8.      一個家庭裡不要有爸爸始終扮黑臉或白臉的情形。媽媽與子女的關係和爸爸與子女的關係是獨立存在的兩種親子關係。當孩子與爸爸相處,發生不愉快時,做媽媽的應盡量迴避,不要介入(除非是爸爸對孩子做可能造成傷害的體罰),讓父子兩人自己把問題解決。若孩子哭著找你,就保持中立,不要說出任何批評的話。將孩子安撫以後,鼓勵孩子去向爸爸說出心裡的感受。若是爸爸誤會孩子或處罰錯誤,也應私下溝通,由爸爸自己出面去道歉善後。(這原則同樣適用於爸爸,不要干涉太太和孩子之間的衝突。)

9.      當你陪著孩子時,你是全心全意地面對他,而不是一邊眼盯著電視或報紙或電腦,一邊「嗯」、「好」、「對」的敷衍一旁的孩子。因為這種打馬虎眼的情形,往往會讓孩子覺得在爸爸的心目中,自己是次要的。日子一久,孩子就不想親近你了。試想,誰願意親近一個不重視自己的人呢?也有爸爸們反應:「我上班累了一天,回到家,看看電視或報紙,放鬆一下自己,都不可以嗎?」在這裡,並不是說爸爸們不能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只是建議爸爸們每天花點時間「專心」地陪孩子說說話或讀一本書或排排積木、拼圖。也許,只是短短的十分鐘,孩子卻可以感受到父親對自己的關懷與重視。

10.  當你的孩子找你念書給他聽,或問問題時,是你教孩子的最佳時刻。因為此時他的好奇心和學習動機最強,你所講述的知識和分享想法,他都會認真的聽。所以,對幼兒而言,是我們做父母的在配合他們最想學習的那一剎那,而不是由我們硬性規定一段時間要求他們學習我們指定的東西。

11.  在美國,《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水星》這本暢銷書的作者蓋瑞博士,後來又寫了一本書《孩子來自天堂》。在他的書中有一段話他是這麼寫的:「孩子天生具有愛父母的能力。但是他們卻沒有辦法愛自己和原諒自己。他們藉由父母怎麼對待他們,還有父母在他們犯錯時如何反應來學習怎麼愛自己。」我們做父母的就像是一面鏡子。孩子出生時他是看不見自己的。當你誇他長得好可愛、好漂亮時,他就認為自己好可愛、好漂亮。因為他在你這面鏡子前照到的是一個可愛漂亮的小孩。當你誇他是個懂事、講理、聰明的孩子時,他從你這面鏡子照到的是一個有能力把事情做好的乖孩子。當你責怪他是一個不聽話、調皮、搗蛋、不用功、不認真的孩子時,他從你這面鏡子照到的是一個沒有能力學習、沒有能力把事情做好、不值得別人誇獎、討人厭的小孩。當孩子犯錯時,你的包容反映出你對他的信心,也就是你對他有從錯誤中在學習的肯定;而你的責備也正反映出你對他的失望,還有對他能力的一種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