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A+到A咖:A+企業教我活出精采人生》(王文華)

2013122309:59

 

作者/王文華

出版/天下文化;20131128第一版第一次印行

 

【內容簡介】(資料來源取自博客來,Link)

本書談如何把世界一流企業的成功之道,用在個人的工作與生活。

王文華在研究企業、政府、非營利組織時發現:很多好的做法,不只適用於公司,也適用於個人。用在公司,可以創造A+企業。用在個人,可以創造A咖。

這套「A咖養成計畫」共十章,分三部份:第一部份談發揮個人潛力。第二部份談與別人互動。第三部份談名利以外的人生。

每一章都引用大量A+組織的故事,有AppleGoogleAmazon等大企業,也有發明電源足球的小公司,還有歐巴馬團隊等非營利組織。

在台灣低迷的大環境,仍有很多人嚮往A+的典範。在「22K」魔咒下,仍有很多人渴望24K的純金人生。這本書,寫給懷抱希望的人。

 

【水瓶面面如是說】

王文華先生在這本書中提供的人生建言,或許有些是你我熟知的,但這本書之所以好看,就在於王文華先生大量引用故事來支撐自己的論點,這些故事很精采,很具說服力。

2014年即將展開之際,一起來閱讀這本書吧!也許書中的某些段落會開啟你對新的一年有不一樣的思維也說不定!^_^

 

【書摘】

不知道夢想是什麼沒關係,就像你不知道未來的老婆和老公是誰。他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直有在約會,有在尋找。分分合合無所謂,重要的是你每一次都真心交往,全力以赴。這樣每一次分合,你都變得更智慧,更清楚自己要什麼。

 

夢想不是「名詞」,而是「動詞」。我們最後找到的夢想是什麼,或是找不找得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的那個過程。只要我們一直在學習、體驗、探索、尋找,隨著主客觀環境的改變,或快或慢,路就會慢慢浮現出來。

我對「實現夢想」的定義是:因為總是離完美狀態有一點距離,所以從未停止努力。人生最快樂的狀態,不是大功告成,而是由於達不到完美狀態,所以總有輕微的焦慮。那「輕微的焦慮」,是幸福。

 

「把東西做出來,勝過把東西做完美。」——Mark Zuckerberg

 

當我們持續成功時,不該高興,反而該警惕。因為那代表,我們已經變得太過小心!

這一點,對台灣的優秀人才最難!因為「好學生」分數高,從小習慣反覆檢查考卷,力求完美。犯錯是罪過,不是美德。

但在現實世界,如果事事要等到完美才出手,就什麼都不必做了。執著於完美,其實反映出內心的自卑。因為不願讓人看到,自己的完美並不是一步到位。

沒有人或企業的完美是一步到位。沒有外界的回饋,也不可能達到完美。失敗,就是一種接受外界回饋的機會。所以要讓世人驚艷,必須先「素顏」上台。聆聽顧客的反應,收到反應即刻改善。反覆走個五回,自然成為巨星。不上台,固然不會被批評,但也永遠不會進步。

 

當你得到一點小成功後,商機、投機接踵而來。這些令人分心的小事,卻以強大的力道,阻撓你繼續去完成那件大事。

 

2005年,全世界最富有的兩個人,比爾蓋茲和巴菲特,到內布拉斯加大學對談。

蓋茲回憶起兩人第一次見面的情景:

「我們聊得很高興,相約再見面。華倫拿出自己的行事曆,裡面竟然都是空白的。我說:『哇,你竟然能推掉很多無意義的行程。』華倫說:『對啊,你必須要懂得說No。專注去做那些真正有影響力的事』,這是我跟華倫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

 

學校成績好,跟後來在社會上的表現沒有絕對的關係。為了維持在學成績而犧牲一切,包括健康、友情、天賦、興趣、青春的歡笑,並不值得。成績差,年紀大時還可彌補。失去了青春,年紀大時只留下感歎。

 

任何行業都一樣,當你把時間點拉長,對成敗的評價就不一樣。挫折的份量,只像胡椒。有一點嗆,敏感的人會打噴嚏,但其實不影響菜的色香味。

 

我們覺得孤單,是因為我們機械性地按讚。我們覺得孤單,是因為我們制式化地買單。我們覺得孤單,是因為我們沒有花時間去關心,朋友真正過得如何,需要什麼。也沒有真正讓別人,知道自己過得怎麼樣。

 

多少在學校中不出色、「輸在起跑點」的人,從被忽略中培養出意志力,做了大事。多少在學校中是模範生、「贏在起跑點」的人,因為一路習慣了吹捧,所以最後選擇了不出錯的安穩道路。

 

失敗後,不會有人來找你做這做那,甚至,過去找你做這做那的人,會巧合地開始遠離。「最近要準備出國很忙!」、「最近剛回國很忙!」、「最近在國外!」當下會感歎人情冷暖。但轉念想,這其實是人間福報。因為你終於可以毫無外界干擾,很純淨、很專一的,做原本該做的事。

 

成功時,身旁擠滿了人,每個人都對我們很好,很容易讓自己誤以為大家是喜歡我們這個「人」。其實,大家只是喜歡我們的「成功」。因為我們的「成功」,可以幫助他們「成功」。一旦我們這「成功」沒了,人潮就散了。

 

【延伸連結】

這本好書在「小魚散步。親子。繪本。咖啡」店借得到喔!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