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寬容,讓自己更好:接受不完美的心理練習》

2013050305:42

作者/Kristin Neff, Ph. D.
翻譯/錢基蓮
出版/天下遠見;2013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行

【書摘】
寬以待己允許自己的情緒因為煩惱而波動,允許自己停下來說:「現在真的很棘手,我在這一刻該如何照顧和安慰自己?」藉由寬以待己來安慰困頓的心靈,由自己提供溫暖、溫柔、同情給自己,讓真正的療癒能夠出現。

每當不安全感襲來,默默的說:「我喜歡也接納現在的我。」每當開始批判自己或把別人的舉動解釋為刻意的排斥時,反覆說:「我喜歡也接納現在的我。」重複這句話,單純感受這個心情但不被打敗。

寬以待己不是要我們把自己視為一個待解決的問題,而是把自己視為重要、值得關心的人。當人能夠寬容看待自己時,就是在改變自己的身心靈;不再覺得憂心忡忡或焦慮,而是感覺平靜、滿足、信賴、安全,在回應痛苦經驗時覺得安心,不再用恐懼的心情過日子。一旦拋開不安全感,就可以抱持完成夢想所需的信心去追求目標。

假使你感覺自己處於緊繃、沮喪、難過或自我批判的情況下,不妨試著給自己一個擁抱,溫柔的撫摸手臂、臉龐或是輕柔的搖晃身體。重要的是做出一個清楚的動作,傳遞愛、關心、溫柔的感情。若身旁有外人,可以用不明顯的方式把手臂交叉在胸前,用一種安慰的方式緊抱一下自己。如果做不出這個實際的肢體動作,那麼用想像的也可以。

颶風是短暫的、變化不斷的現象,是在互相作用的情況下產生,包括氣壓、地面溫度、溼度、風等等。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人,人也是短暫的、變化不斷的現象,是在互相作用的情況下產生。沒有食物、水、空氣、遮風避雨之處,人就會死;沒有基因、家庭、朋友、社會史、文化,我們也不會有現在這樣的行為或感覺。
當一個人認知,自己是無數因素連結之下的產物時,就不需要太在意「個人的失敗」,對自己和別人可以少一點批判,深入理解相即,有助於我們用慈悲心看待這個事實,也就是在天命之下,盡力而為。

我們有多常小題大作?多常製造比實際情況嚴重的幻覺?如果能夠觀照恐懼和焦慮,而不是過度認定的話,就能讓自己免除很多不必要的痛苦。正如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蒙田說過:「我的人生充滿了可怕的不幸,而其中大部分從未發生。」

不需為那些不好的念頭或情緒譴責自己,只要放掉就好。在不加以辯白或放大的情況下,它們往往會自動消失。不去澆水,野草最後就會枯萎消失。在此同時,一旦健康的心念或情緒出現,就用有愛心的覺察持有它,使它充分綻放光采。

只要一發現自己心中有苦,就可以利用自我慈悲的三大支柱來處理不悅情緒:
1) 善待與關心自己。
2) 提醒自己,苦是人類共同的經驗之一。
3) 用觀照覺知持有心念與情緒。

每當開始自我嫌惡或是生活有什麼不如意,我就會默默重複說:
在是受苦的時刻
苦是生活的一部分
願我在當下這一刻對自己仁慈
願我給自己所需的慈悲

自我慈悲給人沉著的勇氣,來面對不好的心情。所以,處理痛苦的最佳方式就是清清楚楚且心懷慈悲的去感受當下難過的心情。所有的經歷最後都會結束,只要讓自己與這個苦同在,它就會按照自然的鐘形曲線週期走,上升、到達顛峰,然後消失。
如佛陀所說,所有的情緒「都會毀滅,都會幻滅,都會停止。」痛苦情緒在本質上是短暫的,只要不因為抗拒或迴避而延長或放大這個苦,它就會隨著時間減弱。所以,從痛苦中解脫的唯一方法,就是真真實實的感受痛苦。我們必須勇敢面對自己的苦,並在面對的同時安慰自己,時間就能施展治療的魔力。

「快樂不在於事物本身,而存在我們對事物的興味中。」——法國作家洛奇福高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